"> ">

威海统计信息网欢迎您!

站内搜索: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调研
?

统计调研

    威海: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 GDP增速列全省首位

    发布日期:2018-05-04 10:46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字号:[ ]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统领,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全市经济运行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一)国民经济稳定运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全市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为重点,坚持“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服务业”战略不动摇,三次产业整体呈现出发展稳定、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51.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0%,增速位列全省榜首,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GDP增速连续13个季度稳定在7.6-8.6区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10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393.70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433.22亿元,增长8.7%。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8:46.3:50.9。

    一是农业实现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25.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2%。其中农业增长5.7%,渔业增长3.6%,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9.4%。水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增长,一季度,水产品总产量达52.40万吨,增长2.1%。其中,海水养殖产量30.20万吨,增长5%。

    二是工业发展提质增效。全市工业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增速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7个行业大类中,有27个行业增加值实现了增长,增长面为73%。全市工业品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上涨2.9%,超过购进价格涨幅1.2个百分点,增大了企业盈利空间,提振了企业信心。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6.87亿元,增长11.1%,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94.25亿元,增长8.3%;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7%,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达98.4%;工业用电量18.52亿千瓦时,增长8.1%,高于全省7.9个百分点,列全省第六位,占全社会用电量59.3%,工业企业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三是服务业新动能加快释放。全市新兴服务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以商务、科技、软件等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稳步发展。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50.9%,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6%,比第二产业高出8.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GDP增长4.3个百分点。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7.2亿元,增长23.1%,分别高于GDP和第三产业15.1和14.4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41.7亿元,增长10.1%,分别高于GDP和第三产业2.1和1.4个百分点。截止到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70亿元,增长19.3%,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9.7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65.8%,同比提高9.2个百分点,新兴服务业已成为拉动全市服务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提速,一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30.51万平方米,增长22.1%,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

    (二)内需拉动增强,外需拉动有所放缓

    一是投资结构稳步优化。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8%,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列全省第四位。其中,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8.3%,高于第二产业投资增速13.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为42%,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同期的1.7:59.3:39.1优化为0.8:57.3:42。一季度全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8.6%,同比提高11.7个百分点,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4.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3.3%,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

    二是消费市场繁荣稳定。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62亿元,增长10.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列全省第二位。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66.52亿元,增长10.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7.09亿元,增长10.2%,城乡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的差距较上年同期缩小0.2个百分点。从行业分类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为289.48亿元,增长10.5%,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89.5%,对消费品市场的贡献率为90.1%,拉动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4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4.14亿元,增长9.8%,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10.5%,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三是外贸形势稳中趋缓。一季度,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315.02亿元,下降7.8%,其中出口总额207.38亿元,增长5.1%;进口总额107.65亿元,下降25.4%。全市跨境电商零售出口3.20亿元,增长26.7%。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一季度,全市新设立外商投资项目34个,合同外资23.45亿元,增长14.8%;实际使用外资21.78亿元,居全省第四位,增长9.1%;引进国内资金173.33亿元,增长12.1%。

    (三)经济运行质量提升,市场主体增长较快

    一是财税质量持续向好。一季度,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97亿元,增长10.7%,提高0.2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62.64亿元,增长14.2%,提高3.1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8.3%,提高2.4个百分点,税收占比的提高反映我市财税质量进一步向好。主体税种中,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增势较好,分别增长35.3%、126.7%和15.5%。

    二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3443.87亿元,比年初增长1.9%;本外币贷款余额为2335.90亿元,比年初增长5.3%,列全省第一位,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全省的比重为3.2%,提高0.3个百分点。

    三是市场主体加快孕育。截至3月底,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总量达26.88万户,注册资金3845.86亿元,分别增长13.8%和20.7%。其中,私营企业7.58万户,注册资金3608.67亿元,分别增长12.2%和20.7%。至3月底,全市平均每万人拥有私营企业268户。

    (四)居民收支继续增加,消费价格指数温和上涨

    一是居民收支稳步提高。一季度,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57元,增长8.6%,列全省第六位。从构成看,工资性收入6135元,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1%,增长8.5%。从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46元,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21元,增长7.7%。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922元,增长9.2%,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列全省第四位。从构成看,食品烟酒支出1604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7.1%,恩格尔系数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从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432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365元,增长8.6%。

    二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水平保持平稳增长,累计上涨2.2%,同比扩大1.0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延续了温和上涨态势。其中,非食品价格上涨2.6%,高于食品类同比涨幅1.7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4%,同比扩大0.8个百分点,拉动CPI同比上涨0.89个百分点,对CPI上涨的贡献率为40.5%。服务项目价格对CPI的贡献率高于食品类价格对CPI的贡献率32.8个百分点,消费结构升级特征明显。

    三是财政民生支出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4.18亿元,增长47.3%,同比提高28.1个百分点。其中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增长62.8%,同比提高75.5个百分点;住房保障支出增长63.2%,同比提高60.8个百分点;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9.2%,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教育支出增长29.4%,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仍不牢固

    一季度,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2%,同比降低5.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4.5%,同比降低9.6个百分点;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增长15.6%,同比降低0.9个百分点;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增长1.2%,同比降低13.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个数增长15.5%,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达14.6%,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用电量增速同比降低3.7个百分点,环比降低2.3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用电量增长5.2%,同比降低8.6百分点,环比降低12.1百分点。实体经济发展基础仍不牢固,短板亟待补齐。

    (二)传统行业发展力度不够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传统工业中,纺织服装、服饰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发展下行压力较大,分别下降0.3%和1.3%。1-2月,全市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营业收入增长9.5%,同比降低3.5个百分点。一季度,在全市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类值中,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下降16.8%,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下降5.8%;全市限额以上百货店、超市零售额增长8.9%,增速均明显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长水平。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2.33亿元,增长6.2%,与上年同期和1-2月份相比分别回落2.0和4.8个百分点。

    (三)农村市场发展缓慢

    一季度,全市乡村市场完成零售额57.09亿元,同比增长10.2%,较上年同期提高了0.1个百分点,但乡村市场总体占比仍然偏小,仅达到1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增速同比降低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同比降低1.1个百分点。

    三、促进经济向好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优化发展环境,发展实体经济

    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微观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多元开拓市场,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降本提效,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扩大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销售,积极参加重点展洽活动。着力利用市场化手段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吸引人才、资金、创新等资源向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领域集聚,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激发市场活力,探索传统产业发展模式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顺应消费需求变化,以改革创新增加消费领域,特别是服务消费和绿色消费有效供给,带动传统产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以“3+4+3”产业集群为重点,加快推进创新能力强、规模效益好、带动作用大的重点工业项目落地,辐射带动相关行业的市场主体发展,进一步扩大相关产业规模。

    (三)创建农产品优势品牌,提高农民自主创收能力

    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鼓励企业、合作社积极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影响力品牌。同时,充分发挥全市独特的环境、资源、区位和农业特色产业优势,不断提高产品内涵及影响力。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民工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机制,提高农民的专业化、社会化职业技能,实现农民技能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使其逐步成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